中新网防城港11月9日电 (翟李强)11月9日,涉及新能源开发及装备制造、金属新材料、医药、旅游、教育等领域的25个项目签约落户中国—东盟产业合作区防城港片区,投资额288.68亿元(人民币,下同)。
当天,由广西壮族自治区投资促进局、防城港市人民政府共同举办的防城港市建市30周年招商推介会暨中国—东盟产业合作区防城港片区项目签约仪式在防城港市举行。
广西壮族自治区投资促进局局长黄卫平指出,广西整合优化南宁、北海、防城港等7市产业园区,设立中国—东盟产业合作区,打造承接国内国际产业转移新高地,并量身定制了合作区发展的五大方面19项重点任务和实施举措。出台了《促进中国—东盟产业合作区建设的若干政策措施》,在产业发展、税收、金融、要素保障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支持政策;还将联合相关央企和区属国企发起设立总规模超700亿元的基金,重点支持合作区园区建设和产业发展,支持政策含金量高、操作性强,力度前所未有。
今年9月,广西启动百日招商行动,先后在上海、宁波、广州、北京举办了四场中国—东盟产业合作区专题推介会,并在北京举办央企支持中国—东盟产业合作区建设发展座谈会,与15家中央企业共签署合作协议18项,其中投资合作协议8项、总投资额1397亿元。
据介绍,中国—东盟产业合作区正在成为投资兴业的热土,正在成为各企业在融入和服务国内大循环、畅通和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中展示新作为的重要通道。
与东盟海陆相连的防城港市是中国—东盟产业合作区建设的主阵地,依托其独特的区位优势,正紧锣密鼓推动中国—东盟产业合作区建设,重点发展纺织服装、电子信息、玩具、医药、金属新材料等产业,致力于打造成全国承接产业转移沿边临港重要基地,今年前三季度新签约项目投资总额823亿元,增速28.9%。
据悉,广西将致力于扩大开放,持续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打造更为高效的国内国际双循环市场经营便利地,真诚服务好每一家企业、真心服务好每一个项目,让大家在广西安心投资兴业,实现更好发展。(完)
中新社新疆麦盖提11月9日电 题:“刀郎歌王”:传承木卡姆就像阳光洒在葡萄藤上一样自然
中新社记者 孙亭文
秋日的暖阳洒在葡萄藤和桑树上,绿色、黄色、橙红色的叶子交织,在蓝天下显得分外漂亮。近日,在新疆喀什地区麦盖提县央塔克乡的一处农家小院,病愈出院的玉素因·亚亚敲响刀郎手鼓,执意和孪生哥哥艾山·亚亚,携自己的儿子和徒弟,引吭高歌一段刀郎木卡姆。嘹亮的歌声伴随着独特的乐声传向远方。
10月27日,玉素因·亚亚(左二)和哥哥艾山·亚亚(右二)携家人和徒弟演唱刀郎木卡姆。中新社记者 孙亭文 摄
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是一种集歌、舞、乐于一体的大型综合艺术形式,2006年被中国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其文化空间的发展历程中形成了最具代表性的十二木卡姆、吐鲁番木卡姆、哈密木卡姆、刀郎木卡姆等流派。
1940年出生的玉素因·亚亚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刀郎木卡姆)代表性传承人,他的父亲是当地刀郎木卡姆艺术家,其兄弟二人在木卡姆艺术氛围浓厚的家庭中长大。
刀郎木卡姆主要分布在以叶尔羌河至塔里木河流域为中心的刀郎地区,尤以麦盖提县为盛,据说原有12套,现在能收集到9套。每套长度约为6到9分钟,9套总长度约一个半小时。其唱词为在刀郎地区广为流传的维吾尔民谣,内容丰富多彩,曲调高亢粗犷,感情纯朴真挚。
玉素因·亚亚有超强的音乐天赋,少时就能完整演唱刀郎木卡姆9套曲目,因其“金属般声音”而被誉为“刀郎歌王”。一个刀郎木卡姆乐队由刀郎卡龙琴、刀郎手鼓、刀郎艾捷克、刀郎热瓦甫等多个乐器手组成,玉素因·亚亚就是乐队的主唱兼任首席鼓手,刀郎手鼓是其必备的乐器。
多年来,致力于“让更多人知道刀郎木卡姆”的玉素因·亚亚,曾在北京、上海、天津等地敲响刀郎手鼓,也曾在法国、日本、荷兰等国家唱响刀郎木卡姆。在自己的家乡,他致力于刀郎木卡姆的传承。在他的心中,传承刀郎木卡姆“就像阳光洒在葡萄藤上一样自然”。40多年来,他先后口传培养优秀的徒弟有27位,有力推动了刀郎木卡姆艺术的发展。
玉素因·亚亚说,国家很重视刀郎木卡姆文化的传承和保护,这让他“很放心”,相信以后会有更多人学习传承刀郎木卡姆。
10月27日,“刀郎歌王”玉素因·亚亚(中)深情演唱刀郎木卡姆。中新社记者 孙亭文 摄
2002年拜师玉素因·亚亚的帕提古·热合曼,目前任教于麦盖提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该校已开设刀郎木卡姆艺术班近20年。她说,目前班里有50名学生,除了文化课程外,主要学习乐理、乐器、木卡姆演唱、刀郎舞等。经过近20年的教学,刀郎木卡姆的种子在数百名学生的心里生根发芽。
就读于伊犁师范大学的阿热孜古丽就是其中之一,今年她回到麦盖提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实习,跟随帕提古·热合曼学习,并与师弟师妹们切磋刀郎木卡姆演唱技艺。她说,最希望能多跟随玉素因·亚亚大师学习刀郎木卡姆,将优秀的刀郎文化传承下去。
帕提古·热合曼告诉中新社记者,玉素因·亚亚经常来到学校,给孩子们讲授演唱技巧。“师傅的嗓音最具有特色,他将刀郎木卡姆带到了国内外的舞台上,传播了刀郎木卡姆文化,培养了很多传承人。”
虽然已为人师,但帕提古·热合曼还是经常到师傅家中,讨教刀郎木卡姆的演唱技巧。“刀郎木卡姆太深奥了,要用一生来好好学习。同时,我也会将刀郎木卡姆的演唱技巧教给学生。”
玉素因·亚亚是刀郎木卡姆艺术的第四代传人,他的主唱兼任首席鼓手的“席位”也已传承给儿子艾买尔·玉素因。这位从小耳濡目染,学习父亲演唱和敲响刀郎手鼓技巧的第五代传人说,家族中有很多人都会演唱刀郎木卡姆、演奏刀郎乐器,这是“无价之宝”,会一代又一代传承下去。(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