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沈阳11月24日电(记者 王景巍)11月24日,在辽宁省政府新闻办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上,辽宁省公安厅党委委员、副厅长任振波介绍了辽宁公安机关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有关情况。任振波表示,今年以来,辽宁省共实施“首次违法警告”232.47万件,交通管理柔性执法攻坚行动取得明显成效。
11月24日,辽宁省委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现场。王景巍 摄
据悉,今年以来,辽宁大力推行交通管理柔性执法,具体包括改进货车执法方式、优化违法停车执法方式等内容。
任振波称,为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辽宁公安制定“一般违法首次警告清单”和“轻微违法免罚清单”。货车轻微违法不处罚,对货车5项违法行为未造成交通事故或者交通拥堵的,由交警口头告知其违法行为的基本事实、依据,予以教育后放行。4月以来,对货车5类轻微违法采取警告措施1131次,涉及减少罚款金额18.93万元。放宽部分货车通行限制,解除对皮卡车、新能源轻型及以下厢式和封闭式货车进城限制,24小时允许通行。
与此同时,为推进交通事故快处工作。辽宁省14个市城区已建立道路交通轻微事故以远程可视化处置模式为主,多模式为辅的道路交通事故快速处理新机制。今年以来,辽宁省城区范围内已运用快处模式处理交通事故31.2万起,有效缓解“小事故、大拥堵”问题。
此外,辽宁公安积极拓展“交管12123”服务范围,在该APP中开通公路客运、货运、校车、危化品运输、预约出租客运5类车辆网上处理非现场交通违法功能,45万营运车辆驾驶人受益;对需进入限行区域的其它货车,在该APP中开通货车通行码快速办理通道,共发放货车通行码2.25万件,惠及企业1479家,个人4448人,车辆14567台。
任振波表示,当前已经进入冬季,辽宁冰雪、浓雾等恶劣天气集中多发,道路通行安全风险明显加大。下步工作中,辽宁公安将全力做好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各项工作,坚决遏制较大道路交通事故发生,打造安全畅通的道路交通环境,为护航辽宁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作出新贡献。(完)
中新网杭州11月24日电(奚金燕)11月23日至27日,第二届全球数字贸易博览会在杭州举办。全国专利密集型产品展览专区首次亮相,来自142家企业、拥有高价值专利的400余件产品集中展出,同时在线上搭建虚拟馆,力促高价值专利在商贸推广中持续升级。
全国专利密集型产品展览专区首次亮相。主办方 供图
其间,在中国专利保护协会的支持下,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浙江省知识产权局)举办全国专利密集型产品实务公示会,浙江率先启动全国唯一的专利密集型产品培育和推广全国试点工作,浙江专利密集型产品培育和推广中心正式揭牌,会议专题解读《专利转化运用专项行动方案(2023—2025年)》和专利密集型产品相关政策。
400余件专利密集型产品集中展出
在全国专利密集型产品展览专区,一款智能穿戴设备AR眼镜吸引了记者注意。记者体验后发现,通过该设备可以实现智能“投屏”,用手隔空操作,通过一条“引线”来实现对设备页面控制,导航、看剧、虚拟星球空间等版块充满了未来感。
该产品生产企业杭州申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一款产品目前已备案了专利密集型产品,该公司致力于用市场化办法促进知识产权转化,希望通过本次展览提高曝光度,也能让企业更多运用知识产权和专利优势参与到市场竞争中。
据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浙江省知识产权局)有关负责人介绍,此次设立专区就是希望让更多的专利密集型产品走向市场、创造价值,进而让更多的经营主体注重高价值的创新,注重形成高价值的知识产权,推动形成具有市场竞争力、代表新质生产力的专利密集型产业。
据悉,专利密集型产品是指主要依靠专利参与市场竞争并具有较强市场竞争优势的产品,它是打通专利端和市场端的重要载体。本次专利密集型展品展览专区占地7000平方米,汇集了来自全国最具创新性的专利密集型产业发展成果,重点展示行业内最前沿、最尖端的数字技术、数字应用、数字成果。展区按照智能制造、高端装备、节能环保、信息服务、绿色能源、智慧生活划分了六大重点板块,汇聚来自北京、上海、广东、江苏、浙江等全国十一个省市自治区直辖市142家企业的400余件产品,其中包括中国专利金奖、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等数字经济领域的专利产品,突出高价值专利转化,驱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
此外,本届展览专区还首次采用“线下精选展示+线上一网收纳”相结合的方式,在线上搭建了全国专利密集型产品展览虚拟馆,以“数实融合”为运营特色,进行专利密集型产品全品类、全方位展示,为全球参会参展客商提供全生命周期的数字服务。
未来,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将依托此次专利密集型产品展览专区,打造全国专利密集型产品网络平台,充分对接各类产品推广渠道,持续全量吸纳全国产品,推动优质企业和产品项目招商落地,产生立足浙江、辐射全国的持续性影响力,实现全国重点专利密集型产品汇聚浙江、知识产权创新要素集聚浙江、专利密集型产品展览活动扎根浙江。
全国唯一试点在浙江正式启动
展览专区作为一个平台,将为专利密集型产品开拓市场搭建舞台。而11月24日下午召开的全国专利密集型产品实务公示会,则揭示了助力专利密集型产品开拓市场的初衷和意义、载体和举措、现状和未来。
实务公示会上,记者获悉,专利密集型产品培育和推广国家级试点在浙江正式启动。
今年,浙江全省已备案专利密集型产品3618项,主要涉及制造业、新一代信息技术等四大行业的53类专利密集型产业,对应企业2183家,囊括有效发明专利13872件,平均每件产品拥有发明专利3.83件。上年度,浙江省备案专利产品实现销售额9597亿元,出口额1810亿元。
实务公示会上,浙江省专利密集型产品培育和推广中心正式挂牌成立。
据介绍,中心启动运营后将充分发挥浙江区域产业特色,搭建专利转移转化桥梁,助力畅通从专利到产品、产业的转移转化渠道;同时构建合作交流平台,贯通备案组织、产品认定和政策促进工作链条,推动构建专利密集型产品梯度培育和推广体系,更好从产品端发力,推动专利密集型产业高质量发展,提升专利对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服务支撑效能。
中心启动运营后,通过持续开展实体化运营,重点围绕专利密集型产品全产业链培育工作,依托国家平台和中心合作交流平台,进一步提升对三大科创高地、315X科技创新体系、415先进制造业集群等产业创新发展的服务供给。
会上,中国专利保护协会专题解读了《专利转化运用专项行动方案(2023—2025年)》和专利密集型产品相关政策。
浙江省市场监管局有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该局计划每年度举办全国专利密集型产品展览活动,充分展示一批具有突出经济社会效益的专利密集型产品,并定期举办专利密集型产品高峰论坛、专场发布会等活动,推广创新驱动型企业发展的先进经验,为专利密集型产业内企业提供交流合作平台。(完)